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就要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

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的理论和实践都必须扎根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包含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发展动力的科学回答和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共产党人确立生命意义的信仰之基。

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作为最高评判标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立场,那么,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应该是以人民利益为标准。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对于人民利益标准的强调和论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也随处可见,“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生动表达着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的社会实践论。

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仅是一种政治立场、政治要求,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为我们党提供了不竭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充分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主体论。

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其核心观点就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就要学习唯物辩证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这就需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观察世界、判断形势、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贯穿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统筹兼顾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等方面的利益关系,让发展成果更加全面、更加公平、更加长久地惠及全体人民;坚持自信自立,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深刻领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坚持守正创新,既要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之“正”,又要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新”,既确保正确方向又避免封闭僵化。坚持问题导向,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观察形势、分析事物、制定政策、解决问题都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破解突出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坚持系统观念,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坚持胸怀天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又要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观

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创造性的鲜明品格,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党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把远大目标、奋斗纲领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这里关键是坚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真理,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推动造福人民的伟大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坚持人民至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致力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为人民谋幸福,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和丰富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坚持、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既以目标为着眼点,又以问题为着力点,系统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以实际行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践伟力。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我们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新的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就要深刻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