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

《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强调:“要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向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工作方向。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解决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信与懂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及其同一学科的不同研究领域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但是,目前哲学社会科学界个别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绝对指导地位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采取浅尝辄止的态度,导致在个别学科的某些领域的研究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被空泛化、标签化。要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要扎扎实实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部成果,要吃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建立在认真学习、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第二,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认识、分析、解决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认识、分析、解决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基本问题。第三,对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各种流派、形形色色的思潮要有科学的判断和清晰的认识。针对马克思主义在某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要认真甄别、研判、纠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持走自己的理论创新之路,做到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立足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解释、指导中国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摆脱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干扰,达到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之目的。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解决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服务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扎根于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质。任何民族、任何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都存在为谁服务的问题。换言之,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民性”问题既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又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毛泽东同志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服务的。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哲学社会科学只有贴近人民的生活实际,才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学术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研导向,把个人的学术探索同国家、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只有这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经得起历史检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实现从“解释世界”走向“改变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特别强调“要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就是要求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进行新的创造。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第一位的要求,贯穿理论研究工作始终,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动向、新情况,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时刻确保意识形态领域不变向、不偏差。突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发展大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在火热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人民群众的关切中把握问题,努力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难点问题、党委政府决策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创新研究思路,强化特色研究。要从自身的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选择若干能形成自身特色的优势学科,重点建设、重点发展,集中精力研究和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打造团队,激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加大革新力度,抓好成果转化。要加大理论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见解、新思路、新方法。要加大制度创新,改革课题经费资助、岗位竞聘等实施办法,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打造一流队伍,倡导良好学风。对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探索形成既能保证正确方向又能激发人才活力的体制机制,形成竞争力与学术力并存的合理的科研队伍布局。重视学风建设,培养良好学术道德,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

坚守家国情怀,担当时代责任。家国情怀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至关重要。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主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