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结合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对自己的成员进行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有力地推进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确保全党团结统一、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提供了重要保障。纵观百年党的历程,党性教育不仅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和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的党性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夯实党性教育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既源于实践又付诸于实践,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武装党员头脑、夯实党性修养思想基础。党在幼年时期,由于大部分党员对马列主义的了解还不系统不深入,党把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创办刊物、出版著作、编印材料、加强干部教育等途径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通过举办边界党团训练班、创办军官教导队、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办干部院校等形式,着力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随着环境的相对改善,党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提到中国革命的战略高度,认为缺乏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这一时期,延安上下掀起了“吃小米饭,攻理论山”的学习高潮。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1951年2月,中央颁布《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要求全体党员无例外地、不间断地、有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先后掀起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高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中之重,坚持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新时代的党性教育,既要向马克思请教,认真学习他的著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当前,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夯实新时代党性修养的理论基础,把握党性教育的方向。

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时代性

党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更好地完成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百年党性教育实践总是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围绕党的重大战略方针和战略任务来部署。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扩大党的影响、发展红军队伍、壮大阶级基础是当时的中心工作。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从实际出发,把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纪律观念、工作能力、文化知识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目标。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逐渐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提出了“团结全国、反对一切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把形势任务教育、政策路线教育和战略战术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转为国内阶级矛盾,党及时调整了党的方针策略和党性教育的目标内容,加强了形势任务和革命前途教育、阶级观教育和土改政策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和党的政策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党的总任务由革命转向建设,先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社会主义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为此,党确立了政治、理论教育与文化、业务教育并重的原则,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治国理政能力、经济管理水平和拒腐防变意志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目标,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中心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重大转移。为更好地服务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把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与经济管理能力、夯实执政基础与应对风险挑战、加大改革创新与确保发展稳定结合起来,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了“两个文明”和“两个务必”教育、宗旨作风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使广大干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党性教育又强化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的理论学习,突出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宗旨意识教育,加大了专业化能力和知识培训。

百年党性教育的历史充分证明,党性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中去谋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深化。这一经验启示我们,新时代的党性教育必须融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整体战略布局之中,自觉服从服务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立足于解决党内的重要问题,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

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在百年党性教育历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力求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井冈山斗争时期,为阻止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蔓延,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清除了党内阶级异己分子和投机分子,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在开创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过程中,针对党内出现的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忽视根据地建立、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要求从党内教育做起,提高党内政治水平,肃清党内各种偏向。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以后,针对党内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思想作风及“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无组织的状态”“独立主义”“不服从、不尊重党与组织、不遵守纪律”等错误倾向,党开启了延安整风运动,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加大了马列主义理论、党的策略方针、党内民主意识、宗旨作风等教育,统一了全党思想,纯洁了队伍。解放战争时期,针对基层党组织出现的成分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现象,党在全国开展了“三查”“三整”。同时,针对党内潜在的骄傲自满、居功自傲等问题,开展了形势任务、组织纪律和革命斗志教育,有效地预防了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腐蚀。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针对党的队伍成分复杂、思想不纯、贪污腐化,官僚主义、居功自傲逐渐滋长,少数基层组织涣散无力等问题,党强化了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的作风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党内思想僵化、官僚主义、家长制和特权思想等问题,用三年时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党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完善制度体系、严肃政治纪律规矩、规范政治生活,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作风宗旨教育、党章党规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实现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新时代的党性教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及时发现了解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不良思想苗头和倾向性问题,有的放矢地通过组织整顿、思想教育、情感疏导等多种途径予以解决,不断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进行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升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党性教育取得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在百年党性教育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党性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鉴于党员的文化和政策水平普遍偏低,毛泽东等领导人特别重视党内各种组织和会议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作用,并把党性教育融合于行军打仗、生产生活、文化教育之中,如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纪律编为识字课本,转化为标语、口号、歌谣、漫画等内容,使党性教育内容易懂易记易传。延安时期的党性教育,一方面继承了中央苏区时期党性教育方式,如成立学习组、开展小组讨论、领导作报告,另一方面创新出许多新方式,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阅读指定教材、开展调查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做好党员日常教育的同时,中央先后组织开展了“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又先后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党性教育新的方式方法,现场体验、社会实践、情景模拟以及案例教学、音像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方法逐渐增多,增强了党性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百年党性教育实践探索出的党性教育方式方法,是党在不同时期对党性教育认识的理性思考和创新,对此我们既要总结好继承好,又要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坚持守正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线上和线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断增强党性教育时代性、鲜活性和实效性。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不断发挥党性教育主渠道作用

党校、干部院校、党性教育基地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是党开展党性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的熔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在党性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党的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一切产业部门都要成立工人学校,并逐渐使之成为工人政党的中心机构。党在安源、北京、上海、湖南、广东、武汉等地陆续办起党校,着手对党员开展培训。井冈山斗争时期,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通过创办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和边界特委党团训练班,组织党员干部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中央苏区时期,初步建立了职责清晰、管理有序、特色鲜明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除大家比较熟悉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党校前身)、苏维埃大学以及军队系统内的中央红军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等著名机构外,还有各级各类干部训练班、干部院校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延安时期,干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除中央党校外,还建立了陕北公学、八路军军政学院、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等干部院校。以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员的主导作用与学员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提高党性修养与增强工作能力相结合为主要特点的“抗大”党性教育模式影响至今。新中国成立前后,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进入了快速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阶段,通过调整、改组、新建,完善了高级、中级、初级三级党校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级党校逐步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框架,把党性教育作为必修课,寓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央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局出发,创办了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三所国家级干部学院。在三所学院的引领示范下,各级党组织又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革命历史资源,建设了一大批党性教育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特别是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之后,党性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坚持“党校姓党”,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党性教育的课程比重。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认清自身的科学定位和职责使命,把党性淬炼放在干部培训的突出位置,贯穿于教育培训全过程,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